中国煤炭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食堂里飘出“家味道”

发布时间:2025-10-24 09:14:45 冀中能源

稿件来源:《中国煤炭报》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食堂里飘出“家味道”

“先喝碗小米粥,舒坦!”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机电区职工安东端起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说,“十年了,这粥熬得依旧黏糊糊的,飘着一层米油,配着脆生生的小菜,不仅免费,而且美味!”在日常保障职工一日三餐的工作中,食堂工作人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兑现着“吃饱吃好吃健康吃出家庭味”的承诺。

守护“家”的安心

“咱们搞免费粥汤、小菜,节日全员免费餐,就是想让大伙儿感受到这份温暖。福利越实在,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就越要抓紧抓实!”该矿矿长牛清海耐心叮嘱食堂工作人员。

“食堂的安全标准,得比井下作业规程还严!”食堂工作人员王芳手持检查表,在“明厨亮灶”的后厨进行巡查。按用途分类悬挂刀具,分区存放生熟食材,按颜色区分抹布功能,服务质量、安全卫生等七大标准和“8S管理”在这里落地生根。消毒柜里厨具定期消毒,操作间半成品覆盖着透气纱罩。“夏季食材保存不超过24小时,冷藏食材不超过3天,这是铁规矩。”王芳边记录边说。

食品安全的防线,从源头延伸至餐桌。“食堂采购比自家买菜还要严格规范!”食堂采购员魏洁展示着翔实的台账,每日蔬菜、肉类的检疫证明和新鲜度检测结果一目了然。从验收、储存到供应,每一环节都有专人把关,菜品留样48小时备查,确保食材100%可追溯。“上周抽检的白菜农残指标全合格,这样用着才放心。”魏洁语气笃定。

消毒记录墙上,“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流程格外醒目。消毒柜每2小时启动一次,操作台每日三次全面消杀,700平方米的食堂大厅始终保持无蚊蝇。“食品安全是红线,职工把健康托付给我们,半点都不能马虎!”副总政工师付廷彬的话掷地有声。

升级“家”的滋味

“今天有红烧排骨和麻酱拌面,真不错!”午餐时分,二采区职工武立新在窗口前认真挑选。20多种荤素菜品整齐排列,卤煮、扣碗等特色小吃香气扑鼻。“半份菜”“肉素拼”的标牌格外醒目,职工可按需搭配,既能尝鲜,又避免浪费。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九龙矿食堂不断丰富菜品,精心呵护职工味蕾。为满足不同职工的口味,食堂专门开设了特色小炒窗口。“回锅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想吃啥都能点。”四川籍职工李雷指着桌上的鱼香肉丝,一脸满足地说。针对职工的特殊饮食需求,食堂还设立了低脂低盐窗口和民族餐窗口。“我血脂较高,低脂低盐窗口的蒜蓉西蓝花太适合我了。”老矿工赵新亭乐呵呵地说。

井下职工的班中餐更是食堂的用心之作。“以前下井带烧饼凑合,现在的‘黄金餐’太给力了!”准备入井的张旺展示着手中的餐盒,烧饼夹煎蛋、低盐火腿搭配高钙牛奶。“双手‘不沾壳’,吃得干净又健康。”食堂负责人籍朝阳解释道。

周三的卤鸡腿、周四的腐乳肉,是职工们的“固定期待”。“这腐乳肉跟我妈做的一个味儿!”职工周天凯边吃边感慨。

该矿食堂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厨师不断精进技艺,开展“厨艺比拼”,不断推出豆沙烧饼、粉皮靠肉等新品。“我们每周更新菜单,收集职工意见建议,持续优化菜品结构。职工家里办红白事,厨师们也会热心前去帮忙,把他们当家人一样看待。”食堂厨师长江吉学笑着说。

延伸“家”的关怀

深夜零点的食堂,灯火依旧明亮,食堂窗口的饭菜还冒着热气。“不管多晚回来,总有口热乎的等着,比家里还贴心。”刚下中班的职工任军锋喝着热粥,一脸幸福地说。

24小时不间断的餐饮服务,让矿山“深夜食堂”成了职工的心灵港湾。智慧食堂的升级更让服务添了便捷:职工在售饭窗口刷一卡通,或用微信、支付宝付款,即可享受美味的饭菜;两台无人售货机立在食堂入口处,饮料、零食琳琅满目,刷脸、扫码就能随时解渴充能。从热餐到冷饮,从传统窗口到智能设备,食堂服务让温暖永不“打烊”。

意见箱里的一条条建议,见证了食堂的用心改变:“建议增加粗粮”,一周后玉米、红薯便被端上餐桌;“希望恢复老面馒头”,师傅立刻调整工艺……看得见的回应,换来职工的支持与信任。食堂首创的“委屈奖”更显人文关怀,服务员王波曾因耐心化解排队纠纷获奖。“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受点委屈不算啥。”王波说。

最让人感受到家一般温暖的,莫过于节日里的免费餐——春节的十种馅料手工水饺、元宵节的软糯汤圆、端午节的五味粽子配炸菜角、中秋节的三馅手工月饼……每逢佳节,食堂总会精心准备好这些心意。“春节期间,食堂的饺子比家里的还香!”值守职工葛建伟说着,眼眶不禁微微发红。

此外,食堂还专门推出光荣餐、生日餐,每一份餐食的背后,都蕴藏着企业对职工们的深情。

(魏海雷 杜鹏龙 刘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