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让“老矿”加速迈向“智时代”——记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牛儿庄采矿公司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

发布时间:2025-09-23 09:43:37 冀中能源

稿件来源:中国煤炭报

让“老矿”加速迈向“智时代”

——记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牛儿庄采矿公司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

 “注意看,这套智能调速系统的响应速度又提升了0.5秒!”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牛儿庄采矿公司智能集控中心,26岁的青年技术员尚城锋正通过远程操控系统调整井下皮带运行参数。这个入职不到三年的95后,已是“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的技术骨干,他参与研发的主运皮带与储装运皮带一体化管控系统,每年能为矿井节省电费80万元、减少人工成本55.8万元。在这座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矿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青年,正用智慧与创新,让“老矿”加速迈向“智时代”。

青春集结啃下智能转型“硬骨头”

2023年,该公司面临大系统技改项目建设难题——该项目需将原来的直井提升系统改为斜井提升系统。与此同时,该公司启动智能化矿山建设三年规划,需跨越传统矿山向智能矿山转型的鸿沟。

井下设备老旧、数据孤岛林立、专业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难题扑面而来。为此,该公司积极组建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划分为智能掘进、设备物联、安全监测等6个专项小组,30余名毕业于采矿、电气、计算机等专业的青年骨干主动请缨加入。

工作室里,一面写着“问题清单”的白板格外醒目,“皮带运输系统频繁停机”“排水系统人工巡检效率低”“井下瓦斯监测数据滞后”……这些从生产一线收集的“痛点”,成了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的首批攻关课题。

“最初连皮带机的智能控制逻辑都摸不透,我们抱着图纸在井下待了整整两周。”队员尚城锋回忆道。

为攻克传统皮带运输效率低的瓶颈,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的队员们扎根现场测算数据,自主研发智能化皮带控制系统。通过嵌入A1分析模块,实现皮带机根据煤流量自动调速,运输效率提升30%,每年节省成本超130万元。

矿井排水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是青年智能玫坚队接手的第一个“硬任务”。传统排水三传锻源人工选粉、手动力,还存在因响应不及时导致的安全隐患。青年技术员杨志杰主动认领了这个项目,带着5名队员组成攻坚小组,把“办公室”搬到了井下泵房。

井下泵房潮湿闷热,湿度常年在90%以上,电子设备极易受潮失灵。最初调试传感器时,经常出现数据漂移现象。“那段时间我们每天下井12个小时,带着防潮袋、密封胶一点点试。”杨志杰说。第22天,当传感器连续72小时稳定传输数据时,一向沉稳的杨志杰激动地跳了起来,布满煤尘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套“智能一体化无人值守排水系统”最终成功落地,通过在水泵、管道上安装压力流量、液位等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系统可自动根据水位变化启停水泵,实现了“地面一键操控、井下无人值守”,每年节约人工成本25万余元。

如今,工作室的白板上,越来越多的问题后面被打上了红色对勾,而旁边的“成果栏”里,则贴满了队员们研发的智能系统运行数图和专利证书。

联盟搭台激活创新创效“强引擎”

“上周在公司对标学到的AI算法,今天就能用到煤流监测上!”近日,在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定期举办的交流活动中,队员们通过“线上分享+现场实操”互动交流,碰撞出创新火花。

通过这种高效交流模式,队员们解决了瓦斯探头误报、风门调节延迟等6项“老大难”问题,形成的标准化操作卡片已在全公司推广应用。

该公司为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量身打造“二维成长体系”:导师带徒传经验,由高级工程师手把手指导技术攻关;技术沙龙碰思路,每周聚焦一个生产痛点开展“头脑风暴”创新成果树标杆,让“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等成果直观呈现应用效果。

“智能化转型不是一两个人的冲锋,而是群人的接力。”这是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队员们的共识。队员们通过“导师带徒”“技能比武”等方式,让创新基因在青年中代代相传。

在这套成长体系下,“90后”队员史建杰从“煤海小白”成长为智能通风系统的核心开发者,他主导的参数优化方案,让矿井通风阳力下降 15%;“95后”队员李现行熟练运用机电自动化专业知识,在皮带机机头、机尾安装语音报警电子围栏装置,入职一年就完成2项小革新。

如今,青年智能创新攻坚队已培育出7名“青年技术创新标兵”,团队研发的12项创新成果在集团获奖,2项成果获河北省煤炭学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王会平 周玥)